小數乘法教案范文
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,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,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。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?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數乘法教案范文,僅供參考,大家一起來看看吧。
小數乘法教案1
教學目的:
1、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,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。
2、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。
教學重點:
理解算理,正確計算。
教學過程:
一、創設生活情境,賦予現實意義
談話:同學們,再過幾天將迎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,大家知道是什么節嗎?(中秋節)我們還剛剛學了一篇關于中秋節的文章……(《嫦娥奔月》)在這個節日里,人們最喜歡吃的就是月餅了,昨天讓同學們去調查了市場月餅的價格,下面我們來匯報一下。
出示:
單價
數量
總價
?。▍R報時有選擇填入一個整數、一個一位小數、一個兩位小數)
讓學生根據表中的信息編出幾道應用題。
二、激起學習興趣,創造活動機會,
談話:對于這些問題,你能解決哪些呢?
?。?)學生獨立嘗試計算,匯報交流(選擇有代表性的方法板書在黑板上)
板書:
?、偌臃ㄋ闶剑?/p>
?、诔朔ㄋ闶剑?/p>
?。?)討論各種算法,嘗試說理。
三、擴大思維空間,親歷數學過程
?。?)在括號內填上適當的數。(略)從以上幾題中,你有什么發現?
?。?)請你在下面各題積的合適位置點上小數點。(題略)
?。?)小結:通過探索,大家對小數乘整數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。那么,你覺得應該怎樣計算小數乘法呢?
四、提供出錯時空,經歷思維碰撞
?。?)口算:0.4x3
3x0.17
0.21x4
?。?)5x8.34
14x0.36
0.12x90
1.05x24
五、在開放中激活思維,尊重學生獨立思考
?。?)變式練習:要使872x12=10.488的積正確,因數的小數點該怎樣點?你有什么訣竅?
?。?)開放練習:在括號里填上你喜歡的數,使算式成立:
?。ǎ﹛()=0.36
六、全課小結:
通過這節課的學習,你有哪些收獲?
小數乘法教案2
教學內容:
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6頁例9,練習四第6~9題。
教學目標:
1、經歷分段計費問題的解決過程,自主探究分段計費問題的數量關系,能運用分段計算的方法正確解答這類實際問題,進一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2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,學會用摘錄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,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。
3、通過回顧與反思,積累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,初步體會函數思想。
教學重點:
運用分段計算的'方法正確解答分段計費的實際問題。
教學難點:
探究分段計費問題的數量關系,初步體會函數思想。
教學準備:
將例題與相關習題制成PPT課件。
教學過程:
一、聯系生活,提出問題
1、同學們,你們都乘坐過出租車吧!你知道出租車是怎樣收費的嗎?(PPT課件演示。)
2、出租車的收費標準是采用分段計費的,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、解決分段計費的實際問題。
3、板書課題:解決問題(2)。
【設計意圖】引導學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發現、提煉具體的數學問題,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,體會到數學廣泛應用于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二、引導探究,解決問題
?。ㄒ唬╅喿x與理解
1、呈現情境,明確問題。
?。?)出示例9的問題情境。(PPT課件演示,暫不出示收費標準。)
?。?)提問:這一情境中要我們解決的問題是什么?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知道什么信息?(出租車的收費標準。)
?。?)出示收費標準(PPT課件演示)。
2、讀懂圖文,摘錄信息。(教師逐步板書或PPT課件適時演示。)
?。?)收費標準:
3km以內:7元;
超過3km:每千米1.5元(不足1km按1km計算)。
?。?)行駛里程:6.3km。
3、集體交流,理解標準。(PPT課件突出顯示。)
?。?)3km以內7元是什么意思?(出租車從起步到行駛3km里程,應付的車費都是7元。)
?。?)你為什么認為3km以內7元包括3km呢?(因為超過3km,每千米就要按1.5元收費。)
?。?)超過3km后就要按每千米1.5元的標準收費,并且不足1km按1km計算。這里不足1km按1km計算又是什么意思呢?你能舉例說明嗎?
?。?)問題中行駛里程是6.3km,根據收費標準,應按多少千米收費呢?(用進一法取整數,按7km收費。)
4、教師歸納,概括要點。(PPT課件演示。)
?。?)問題中的收費標準是分兩段計費的,3km以內是一個收費標準,為一段;超過3km又是一個收費標準,又為一段。
?。?)超過3km部分,不足1km要按1km計算,也就是要用進一法取整千米數。
【設計意圖】解決分段計費問題的關鍵是理解題意,尤其是理解計費標準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問題中的收費標準,教師采用條件摘錄的方式收集信息,引導學生逐條逐句地解釋含義,并結合具體數據(學生的舉例的和題中的6、3km)幫助學生切實理解,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對收費標準的兩個要點進行明確的歸納和概括,既促使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,又有效地突破了分段計費問題的教學關鍵和難點。
?。ǘ┓治雠c解答
1、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嘗試解答。
?。?)教師啟發引導:我們已經理解了題意,也理解了這個問題中的收費標準是分兩段計費的,那么同學們能不能嘗試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解答?
?。?)學生嘗試解答。
預設一:7+1.54=7+6=13(元);
預設二:1.57=10.5(元),7-1.53=2.5(元),10.5+2.5=13(元)。
2、組織、引導學生討論、交流不同的解答方法。(PPT課件適時演示解答過程。)
?。?)預設一(分段計算):
生:我是分兩段計算的,前面3km為一段,應付車費7元;后面4km為一段,每千米1.5元,應付車費是1.54=6(元);再把兩段應付的車費合起來就是13元。
師(質疑):后面一段里程為什么是4km,計算后面一段車費為什么用1.54?
生:根據收費標準,6.3km按7km計算,前面一段是3km,后面一段就是4km,所以計算后面一段的車費就應該用1.54。
?。?)預設二(先假設再調整):
生:我是用先假設再調整的方法解答的,先假設總里程7km都按每千米1.5元計算,結果是10.5元;而這樣前面3km的費用少算了7-1.53=2.5(元);再來調整,用10.5元加上少算的2.5元,所以應付車費13元。
【學情預設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,大多數學生容易想到用第一種解答方法解答。但第二種解答方法學生不容易想到,因此,在組織學生討論、交流時,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引導。如:如果把前面一段3km也按每千米1.5元收費,車費是少算了還是多算了?
3、引導學生積累解決分段計費實際問題的經驗。
?。?)變換例題條件:如果行駛里程是8.4km,你還能用剛才的方法計算出車費嗎?如果行駛里程是9.8km呢?(PPT課件演示。)
?。?)學生自主解答,教師巡視。
?。?)集體交流訂正。(教師板書或PPT課件呈現解答過程。)
【設計意圖】沿用例題情境,變換問題條件,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解決變換后的問題,不僅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解決分段計費問題的思路和方法,也有利于學生在對比中發現解決分段計費問題的規律,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,促進學生觀察分析、歸納概括能力的發展。
本文來源:http://www.newyorkcrafters.com/jiaoan/4537637.htm